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口語文化與書寫文化
Oral and Literary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World 
開課學期
107-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人類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劉子愷 
課號
Anth5130 
課程識別碼
125 U322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2,3,4(9:10~12:10) 
上課地點
水源人105 
備註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4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71Anth5130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從口語(the oral)到書寫(the written)是文字化的過程、溝通技術的變革、溝通方式的轉變,也涉及國家(或殖民、後殖民)的政治經濟勢力的介入。口語文化和書寫文化展現出不同的思維、記憶、溝通技術和互動方式,也展現不同的表述和表意方式。本課程將回顧口語文化和書寫文化研究在人類學和相關領域所發展出的理論架構和關注方向。不論是口語或書寫皆可成為記憶、身份認同、族群認同、地方營造(place making)的一環。口語文化發展為書寫文化是文字化過程,涉及文化翻譯、印刷技術、傳播管道和書寫技術的發展,也往往與殖民歷史、宗教運動、政治勢力介入有關。數位媒體的興起更進一步改變口語與書寫的溝通模式和互動方式,特別是廣播、數位媒體和社群媒體(social media)的平台影響了表述方式和表意方式,數位媒體也提供口語文化和書寫文化的生產(production)、傳遞(circulation)和接收(reception)展現多元性和異質性,而口語、書寫、音聲、圖像之間是多模態式的互動。本課程涉及的理論架構,從早期人類學的口語文化與書寫文化研究出發,再討論「敘事、音聲和發聲」、「展演和展演性」、「新讀寫能力研究」(New Literacy Studies, NLS)、「跨文本性」(intertextuality)、「多模態性」(multimodality)、「文化翻譯」、以及結合文字、聲音和影像的「數位敘事」(digital narrative)之研究傳統。本課程的研究實例是來自跨學科領域,包括語言人類學、文化人類學、社會語言學、社會學、歷史學、文學、媒體研究,目的是瞭解在溝通技術的變革、政治經濟勢力的影響、數位媒體的興起的多重影響下,口語文化/書寫文化、口語能力(orality)/讀寫能力(literacy)所發展出的多元且異質的意涵,以及多模態互動,也瞭解不同學科的口語和書寫研究取向的異同之處。 

課程目標
這是一門語言人類學選修課,也是口語文化和書寫文化研究的入門課程。有或沒有語言人類學、語言學(特別是社會語言學)、傳播學背景知識的大學部學生和研究生可選修。本課程預期讓學生能瞭解人類學和相關領域對於口語文化(或口傳文化)、口語性(或口語能力)、書寫(書面)文化、書寫能力、(跨)文本性、和數位敘事等議題的分析概念、理論背景和研究應用有基礎認識,也希望能培養出對口語文化和書寫文化研究的興趣。也欲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辨能力與跨文化溝通的觀點,能深入瞭解口語文化的消逝、政治勢力介入的文字化和書面化、數位媒體對於口語文化和書寫文化帶來的影響、以及數位文本的多重意涵。本課程也會透過撰寫書面報告的方式,培養學生以書寫的方式表達個人的批判觀點。 
課程要求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五 12:30~14:00 備註: 週五 12:30-14:00 (需事先約) <tzukailiu2018@ntu.edu.tw> 
指定閱讀
Heath, Shirley Brice
1983 Ways with Words: Language, Life and Work in Communities and
Classroom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innegan, Ruth
2007 The Oral and Beyond: Doing Things with Words in Afric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asso, Keith H.
1996 Wisdom Sits in Places: Landscape and Language among the Western
Apache. Albuquerqu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Collins, James and Richard K. Blot
2003 Literacy and Literacies: Texts, Power and Ident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awy, Jenny R.
2017 Theorizing Voice: Performativity, Politics and Listening. Anthropological Theory 17(2): 192-215.

Gee, James Paul
2015 The New Literacy Studies. In Social Linguistics and Literacies: Ideology in Discourses. Pp. 67-89. London: Routledge.

Hanks, William
2000 Text and Textuality. In Intertexts: Writings on Language, Utterance and Context. Pp.165-196. Lanham: Rowan and Littlefield Publishers.

Orr, Mary
2003 Intertextuality: Debates and Contexts. Malden: Polity.

Edmonds, Fran
2014 Digital Storytelling and Aboriginal Young People: An Explo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to Support Contemporary Koori Culture. In Mobile Media Making in an Age of Smartphones. M. Berry and M. Schleser, eds. Pp. 92-103.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李台元
2016 臺灣原住民語言的書面化歷程。臺北:政大出版社。

孫嘉穗
2014 原住民新聞與文化翻譯:由媒體文化工作者探看原住民新聞的文化翻譯。台
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7(2): 1-40。

Rubel, Paula and Abraham Rosman
2003 Translation and Anthropology. In Translating Cultures. Paula G. Rubel and Abraham Rosman, eds. Pp. 1-24. Oxford: Berg.

Kunereuther, Laura
2018 Sounds of Democracy: Performance, Protest, and Political Subjectivity. Cultural Anthropology 33(1): 1-31.

Harkness, Nicholas
2014 Songs of Seoul: An Ethnography of Voice and Voicing in Christian South Kore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河原 功 (Kawahara Isao)
2017《被擺佈的臺灣文學:審查與抵抗的系譜》(翻弄された台湾文学―検閲と抵
抗の系譜)。臺北:聯經出版。

楊翠
2018《少數說話:臺灣原住民女性文學的多重視域》(上)。臺北:玉山社。

吉見俊哉
2013 《聲的資本主義》。李尚霖譯。新北市:群學。

陳培豐
2013《想像和界限:臺灣語言文體的混生》。新北市:群學出版社。
 
參考書目
【參考書】
Heath, Shirley Brice and Brian V. Street
2008 On Ethnography: Approaches to Language and Literacy Research.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李志銘
2013《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臺北:聯經出版。
雪莉‧特克 (Sherry Turkle)
2018《重新與人對話》(Reclaiming Conversation: The Power of Talk in a
Digital Age)。臺北:時報出版。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4  課程簡介:從口語文化到書寫文化,從表述文化到數位敘事 
第2週
9/21  「自發派」vs.「意識型態派」取向的讀寫能力研究 
第3週
9/28  情境化取向的讀寫能力研究 (situated approach to studying literacy)  
第4週
10/05  口語性與口語文化 (orality and oral culture) 
第5週
10/12  敘事、音聲與發聲 (narrative, voice and voicing) 
第6週
10/19  口語藝術、展演與展演性(verbal art, performance and performativity) 
第7週
10/26  新讀寫能力研究 (New Literacy Studies, NLS)、文本性和(再)脈絡化((Re)-contextualization)
 
第8週
11/02  跨文本性、多模態性與數位敘事 (Intertextuality, Multimodality and Digital Narrative)
 
第9週
11/09  書寫、文體、印刷技術與殖民 
第10週
11/11-11/22  期中考  
第11週
11/23  文化翻譯 (cultural translation) 
第12週
11/30  聲音音景(soundscape)、噪音與廣播
「校外參觀」 
第13週
12/07  口語能力、發聲、權力與宗教改宗 
第14週
12/14  書寫、作家、文學與主體性 
第15週
12/21  口語文化、音樂、錄音和身份認同 
第16週
12/28  媒體論述、廣告與數位文本 
第17週
1/04  文本的網路流傳與評論:數位敘事 
第18週
Deadline: 1/15, 6pm   期末考